伟德国际1946的网址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年)  
2018-04-18
 


新艺院201811

  

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落实自治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巩固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我院综合实力、办学活力和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我院本科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度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双一流”建设、应用型转型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不断加强质量和内涵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依托、课程建设为基础,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完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支持体系,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坚持突出重点,瞄准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需求,聚焦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将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持续聚焦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补齐短板,大力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核心问题研究攻关。

(二)分类指导,自主建设。结合学院实际,充分考虑各专业的类别、层次和发展阶段,对学院教育教学发展改革建设实行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实行分类评价、分类考核,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错位发展,办出特色。

(三)应用导向,共建共享。大力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发展,注重项目建设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和应用,发挥教学改革的示范、引领和促进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联动共享。

三、建设目标

2020年,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更加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协同育人机制更加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培训体系实现制度化、专业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善,学院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社会服务能力更趋强化,社会满意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

四、建设内容

(一)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办学特色。牢固树立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主动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大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切实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不断强化学院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

(二)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把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人才培养,将优质资源集中于人才培养,切实保障教学经费投入,加强专业、课程、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教学信息化等教学内涵建设,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研究制订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质量标准,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三)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中心工作,在领导精力投入、师资和教学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工作评价等方面向本科教学工作倾斜,确保本科教学工作始终成为学院各项工作的中心。每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院长办公会、教学单位党政联系会议经常研究本科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领导经常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不断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健全经费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学院学费收入中用于教学的经费比例不得低于25%,四项教学经费支出额度逐年增长。

(四)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根据办学定位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学院基础学科相关专业及密切服务于自治区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中,遴选建设1-2个办学水平较高、专业实力突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品牌专业,打造2-3个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创业示范专业,培育1-2个服务于新疆产业优化、转型升级的战略新兴专业。2018-2020年期间,建设3个左右自治区级重点专业。

(五)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探索以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性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推进以学分制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优化学分制改革的制度环境,完善配套政策,坚决避免因人设课,为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和条件。

着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重视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基本教学环节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教研室集体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评教、教考分离、实习实训、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针对民汉学生的不同特点,积极研究探索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教学方法,稳步推进民汉教学一体化进程。优化预科教育体系,科学推进民汉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开设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化课程,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深入实施教学管理创新项目,不断强化管理服务、管理育人,推进管理制度和手段创新。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教学运行保障体系、教学资源开发与运行体系、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确保学院本科教育平稳、顺利、高效运行。

(六)建立完善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以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及整改工作为抓手,探索完善以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系两级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评估制度。积极引入行业部门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学单位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

科学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不断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大力推进学院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定期开展本科教学状态与质量交叉检查工作,及时把握教育教学和质量建设动态,根据办学层次、定位、服务面向,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评价,构建本科教学质量长效保障机制。

(七)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采取措施引导教师主动围绕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开展研究,并及时将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分类组织实施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完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培育建设体系,将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与国家、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衔接,结合重点专业建设,重点支持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实践和应用,支持教师对本科教学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攻关,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支持教学单位管理人员开展宏观教学问题研究,为本科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明确方向。2018-2020年期间,适当向具有代表性、敢于先行先试的项目倾斜,向解决教学改革薄弱环节和共性核心问题的项目倾斜,每年支持教学改革研究类项目15-30项左右。

(八)大力加强实践育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不断完善和创新实践育人体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在安排学期和学年工作计划时,统筹协调各类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保证学生足额完成实践教学计划。

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以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比例;将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大学生学科竞赛、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有机融合。

(九)积极推进应用型转型改革。积极探索应用型办学模式,构建独特和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实践攻关,紧盯社会紧缺人才需求,形成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示范专业,提高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加强协同育人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建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促进校企合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建设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发挥艺术的育人功能,推进科教融合,打造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激励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参加学科竞赛和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的政策措施,科学计算教师工作量,在年度考核和评优奖励中设置相应要求,调动广大教师投身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并在时间、经费上给予保障。

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按照兴趣导向、重在过程的核心精神,大力支持广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加大项目立项投入,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管理、投入等作为遴选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的重要条件,完善学院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建设体系,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体验机会。2018-2020年期间,每年立项建设30-5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持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设置创新学分。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支持本科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社会需求,参与专业实习实践和科学研究,并获得相应创新学分。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大力推动和深化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8-2020年期间,建设1-2个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十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专职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培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继续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确保教学信息的公开、透明,准确高效传递,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水平和质量。

制订具体办法,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改革完善教师教学考核办法,科学制定教师职称评审标准。根据教师实绩建立完善“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制度,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师聘用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鼓励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为本科低年级学生上课,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依托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组织各类专项培训、研讨和交流活动,支持学院中青年教师到内地院校作访问学者,打造若干高水平教学骨干和团队,普遍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和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通过对口支援、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和国家留学基金项目等多种途径,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学位、访学、进修。通过“天山学者高层次人才特聘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加快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领军学者、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继续支持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大力表彰在教学领域贡献突出的一线教师和教学成果,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成绩卓著的一线教师和成果,充分发挥名师、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2018-2020年期间,每年开展一次院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及时推荐1-2名教学名师、2-3名教学能手、2-3项教学成果参加自治区评选。打造在区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师级学科专业领军人物、教学团队。

积极组织开展教学名师讲堂、中青年教师说课竞赛等活动。支持教师深入实践一线,提升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通过教师集体教研、集体备课、团队授课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

(十二)加强课程建设。持续推进课程建设的精品化、特色化,建设一批针对性强、实效性好、具有明确教学和学习标准、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新课程和实践类课程。2020年以前,以国家、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为基础,建设院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网络资源共享课10重点支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本科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满足学院教学和学生终身学习需求。

(十三)加强教材建设。引导和支持教师研发、编写高质量的学院特色教材、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的实践类教材。鼓励学院各教学单位根据教学改革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加强教材研发队伍建设。采取措施提高教师从事教材研发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吸引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建设专家咨询制度和质量评估体系,强化教材建设的针对性、实用性、准确性、科学性,提高教材建设水平。

(十四)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建设好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8-2020年期间,重点支持学科布点较少、教学效益高、共享面广的示范中心建设,力争建成1-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支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18-2020年期间,拟建设1-2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支持实体实验教学短期内无法具备条件的虚拟中心建设,促进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与实体实验中心资源互惠互补、共同发展。

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基地教学运行、学生管理、激励约束、投入保障等各项制度,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吸引企业深度参与基地实践教学,参与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实践项目,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和实践成效,切实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2018-2020年期间,计划依托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合作新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约10-15个。

(十五)积极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建设。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积极协同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共同研究制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共建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学生在科学精神、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大力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依托新疆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探索建立高校间合作机制,实施校际合作平台、学科专业合作平台等平台建设计划,推进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推动学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加快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艺术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

提高对口支援工作质量。不断创新对口支援工作方式,深化对口支援工作内容,建立和完善对口支援工作保障机制,不断增强学院的自我发展能力。主动和支援高校建立高效的交流合作模式,提高对外交流合作水平。


 
 

伟德国际1946的网址-伟德国际1946手机网站☞首頁请进